據數據顯示,我國是制造業大國,但是對于芯片主要還是依賴進口,而且2019年中國芯片自給率只有20%。中國在芯片進口上花費的金額高達3000億美元,遠遠超出石油600億美元,位居進口商品排行榜第一名。但是一直進口的東西始終不是自己的,我國計劃2025年在芯片方面的自給率達到70%。
在華為事件的持續發酵下,國人對芯片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,芯片自主化的呼聲越來越高,但由于我國在芯片方面的起步較晚,再加上“造不如買”的政策影響,使得芯片成為了困擾我國科技發展的一大短板。
近期在“第三屆半導體才智大會”上國家專用集成電路研究中心主任等重要人物宣布:將在南京成立一家專門培養芯片人才的大學,即“南京集成電路大學”這是國內首家真正意義上的“芯片大學”,也將會成為中國半導體行業的“黃埔軍?!?。
眾所周知,半導體行業是一個知識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行業,中國企業不缺錢,缺的是人才,特別是這種高精尖技術行業的人才,只有保證人才的足夠充足,才能在短時間內提升專業性和,并在關鍵技術上實現突破。
目前,中國半導體行業從業人員數量僅為50多萬,但需求量遠不止50多萬,所以辦一所專業的集成電路大學很有必要,目標就是培養集成電路人才、滿足人才"質與量"的需求。
近兩年,國家和各行各業對芯片研發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,并在芯片設計、封裝等層面實現了突破,但獨立制造環節依舊困擾著芯片產業的整體發展,在中國首家“芯片大學”的成立,從源頭上去培養和打造屬于我們自己的人才,擺脫依靠高薪外聘專家,相信在過幾年能快速提高我國芯片自給自足率。